技術具體描述:
將組織偏離平衡狀態(tài)的剛健加熱到合適的溫度,經過一定時間保溫后緩慢冷卻(一般為隨爐冷卻),以獲得接近平衡狀態(tài)組織的熱處理工藝成為退火。其主要目的如下:
1、調整硬度以便進行切削加工。經適當退火后,可使工件硬度調整到170~250HBS,該硬度具有很好的切削加工性能。
2、減輕鋼的化學成分及組織的不均勻性(如偏析、等),以提高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。
3、消除殘余內應力(或加工硬化),可減少工件后續(xù)加工中的變形和開裂。
4、細化晶粒,改善高碳鋼中碳化物的分布和形態(tài),為淬火作好組織準備。
退火工藝類型很多,常用的有完全退火、等溫退火、球化退火、擴散退火、去應力退火及再結晶退火等。不同退火的加熱溫度范圍的工藝如圖所示,它們有的加熱到臨界點以上,有的加熱到臨界點以下。對于加熱溫度在臨界點以上的退火工藝,其質量主要取決于加熱溫度、保溫時間、冷卻速度及等溫溫度等。對于加熱溫度在臨界點以下的退火工藝,其質量主要取決于加熱溫度的均與性。
退火工藝的分類:
1、完全退火(又稱重結晶退火)是將亞共析鋼加熱到Ac1以上30~50℃,保溫一定時間后隨爐緩慢冷卻或埋入石灰和砂中冷卻,以獲得接近平衡組織的一種熱處理工藝。它主要用于中碳鋼,其主要目的是細化晶粒、均勻組織、消除內應力、降低硬度和改善鋼的切削加工性能。過公析鋼完全退火,加熱溫度在Accm以上,會有網狀二次滲碳體沿奧氏體晶界析出,造成鋼的脆化。
2、等溫退火是將鋼件或毛坯加熱到高于AC,(含碳0.3~0.8%亞共析鋼)以上30~50℃或Ac,(含碳0.8~1.2%過共析鋼)以上10~20℃的溫度,保溫適當時間后較快地冷卻到P區(qū)的某一溫度,并等溫保持,使A轉變?yōu)镻組織,然后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藝。
完全退火所需時間很長,特別是對于某些A比較穩(wěn)定的合金鋼,往往需要幾十小時,為了縮短退火時間,可采用等溫退火。等溫退火的等溫溫度(Ar1以下某一溫度)應根據要求的組織和性能由被處理鋼的C曲線來確定。溫度越高(距A1越近)則P組織越粗大,剛的硬度越低;反之,則硬度越高。
3、球化退火是將鋼件加熱到Ac1以上20~30℃,充分保溫使未溶二次滲碳體球化,然后隨爐緩慢冷卻在Ac1以下20℃左右進行長期保溫,使P中滲碳體球化(退火前用正火將網狀滲碳體破碎),隨后出爐空冷的熱處理工藝。
主要用于共析鋼和過共析鋼,如工具鋼、滾珠軸承鋼等,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,蓋上切削加工性能;并為以后的淬火做組織準備。近年來,球化退火也應用于亞共析鋼而取得較好效果,并有利于冷變形加工。
4、擴散退火(或均勻化退火)是將鋼錠、鑄鋼件或鍛坯加熱到略低于固相線的溫度,長時間保溫,然后緩慢冷卻,以消除化學成分和組織不均勻現(xiàn)象的一宗熱處理工藝。擴散退火加熱溫度為Ac3以上150~250℃(通常為1100~1200℃),具體加熱溫度視鋼種及偏析程度而定,保溫時間一般為10~15h。擴散退火后鋼的晶粒非常粗大,需要再進行完全退火或正火。由于高溫擴散退火生產周期長、消耗能量大、生產成本高,所以一般不輕易采用。
5、去應力退后是將鋼件加熱到低于Ar1的某一溫度(一般為500~650℃),保溫,然后隨爐冷卻,從而消除冷加工以及鑄造、鍛造和焊接過程中引起的殘余內應力而進行的熱處理工藝。去應力退火能消除內應力約50~80%,不引起組織變化。還能降低硬度,提高尺寸穩(wěn)定性,防止工件的變形和開裂。